mirror of
https://github.com/unknwon/the-way-to-go_ZH_CN.git
synced 2025-11-13 09:16:10 +08:00
create 14.8.md
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:
@@ -18,7 +18,7 @@ type Task struct {
|
||||
Tasks []Task
|
||||
}
|
||||
```
|
||||
sync.Mutex(参见9.3)是互斥锁:它用来在代码中保护临界区资源:同一时间只有一个协程(goroutine)可以进入该临界区。如果出现了同一时间多个协程都进入了该临界区,则会产生竞争:Pool结构就不能保证被正确更新。在传统的模式(在经典面向对象的语言中应用得比较多,比如C++,JAVA,C#)中,工作线程代码可能这样写:
|
||||
sync.Mutex([参见9.3](09.3.md)是互斥锁:它用来在代码中保护临界区资源:同一时间只有一个go协程(goroutine)可以进入该临界区。如果出现了同一时间多个go协程都进入了该临界区,则会产生竞争:Pool结构就不能保证被正确更新。在传统的模式中(经典的面向对象的语言中应用得比较多,比如C++,JAVA,C#),worker代码可能这样写:
|
||||
|
||||
```go
|
||||
func Worker(pool *Pool) {
|
||||
@@ -34,11 +34,11 @@ func Worker(pool *Pool) {
|
||||
}
|
||||
```
|
||||
|
||||
这些worker有许多都可以并发执行;他们当然可以在协程中启动。一个worker先将pool锁定,从pool获取第一项任务,再解锁和处理任务。加锁保证了同一时间只有个协程可以进入到pool中:一项任务有且只能被赋予一个work。如果不加锁,则工作协程可能会在`task:=pool.Task[0]`发生中断,导致`pool.Tasks=pool.Task[1:]`产出异常:一些工作协程获取不到任务,而一些任务可能被多个工作协程得到。加锁实现同步的方式在工作协程比较少时可以工作的很好,但是当工作协程池数量很大,任务量也很多时,处理效率将会因为频繁的加锁/解锁开销而降低。当工作协程数增加到一个阈值时,程序效率会急剧下降,这就成为了瓶颈。
|
||||
这些worker有许多都可以并发执行;他们可以在go协程中启动。一个worker先将pool锁定,从pool获取第一项任务,再解锁和处理任务。加锁保证了同一时间只有一个go协程可以进入到pool中:一项任务有且只能被赋予一个worer。如果不加锁,则工作协程可能会在`task:=pool.Task[0]`发生切换,导致`pool.Tasks=pool.Task[1:]`结果异常:一些worker获取不到任务,而一些任务可能被多个worker得到。加锁实现同步的方式在工作协程比较少时可以工作的很好,但是当工作协程数量很大,任务量也很多时,处理效率将会因为频繁的加锁/解锁开销而降低。当工作协程数增加到一个阈值时,程序效率会急剧下降,这就成为了瓶颈。
|
||||
|
||||
新模式:使用通道
|
||||
|
||||
使用通道进行同步:使用一个通道接受需要处理的任务,一个通道接受处理完成的任务(及其结果)。工作处理者在协程中启动,其数量N应该根据任务数量进行调整。
|
||||
使用通道进行同步:使用一个通道接受需要处理的任务,一个通道接受处理完成的任务(及其结果)。worker在协程中启动,其数量N应该根据任务数量进行调整。
|
||||
|
||||
主线程扮演着Master节点角色,可能写成如下形式:
|
||||
|
||||
@@ -65,9 +65,9 @@ worker的逻辑比较简单:从pending通道拿任务,处理后将其放到d
|
||||
}
|
||||
```
|
||||
|
||||
这里并不使用锁:从通道得到新任务的过程没有任何竞争。随着任务数量增加,worker数量也应该相应增加,同时性能并不会像第一种方式那样下降明显。在pending通道中存在一份任务的拷贝,第一个worker从pending通道中获得第一个任务并进行处理,这里并不存在竞争(对一个通道读数据和写数据的整个过程是原子的:参见[14.2.2](14.2.md))。某一个任务会在哪一个worker中被执行是不可知的,反过来也是。worker数量的增多也会增加通信的开销,这会对性能有轻微的影响。
|
||||
这里并不使用锁:从通道得到新任务的过程没有任何竞争。随着任务数量增加,worker数量也应该相应增加,同时性能并不会像第一种方式那样下降明显。在pending通道中存在一份任务的拷贝,第一个worker从pending通道中获得第一个任务并进行处理,这里并不存在竞争(对一个通道读数据和写数据的整个过程是原子性的:参见[14.2.2](14.2.md))。某一个任务会在哪一个worker中被执行是不可知的,反过来也是。worker数量的增多也会增加通信的开销,这会对性能有轻微的影响。
|
||||
|
||||
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能很难看出第二种模式的优势,但含有复杂锁应用的程序不仅在编写上显得困难,也不容易编写正确,使用第二种模式的话,就无需考虑这么复杂的东西了。
|
||||
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能很难看出第二种模式的优势,但含有复杂锁运用的程序不仅在编写上显得困难,也不容易编写正确,使用第二种模式的话,就无需考虑这么复杂的东西了。
|
||||
|
||||
因此,第二种模式对比第一种模式而言,不仅性能是一个主要优势,而且还有个更大的优势:代码显得更清晰、更优雅。一个更符合go语言习惯的worker写法:
|
||||
|
||||
@@ -102,6 +102,6 @@ worker的逻辑比较简单:从pending通道拿任务,处理后将其放到d
|
||||
|
||||
## 链接
|
||||
|
||||
[目录](directory.md)
|
||||
上一节:[协程和恢复(recover)](14.6.md)
|
||||
下一节:[惰性生成器实现](14.8.md)
|
||||
- [目录](directory.md)
|
||||
- 上一节:[协程和恢复(recover)](14.6.md)
|
||||
- 下一节:[惰性生成器实现](14.8.md)
|
||||
Reference in New Issue
Block a user